燭火蟲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最新切的昆蟲,它會陪佯著人們沒有電視的漫漫長夜,美麗的小燈籠在空中飛舞,點綴仲夏的空,是多麼詩情畫意的景象,亦是文人吟詩作詞的最佳題材,因此,在人類文化層面上與螢火蟲有密切關係。往昔居家附近發生螢火蟲已經不易見到,所以,多加瞭解螢火蟲的過去情形,將有助於今後螢火蟲保育工作的推展。

        螢火蟲是夏秋兩季常見的昆蟲,台灣中,北部民眾稱「火全故」,南部民眾稱「火金星」、客家話稱「火焰蟲」。過去每到夏晚上,在鄉間河邊、池塘邊或是稻田附近。經常可以看到她們在空鄉或草叢中發出閃一閃的光芒,好像是一盞盞飛舞的小燈籠。

        經過漫長日子的飼養工作,總算看到心愛的螢火蟲提著小燈籠,翩翩起舞,到處漫步,這時每個人的興奮心情,當然可以想像,無法言喻,很多人也希望這種美好時光能天天伴隨著我們,甚至幻想自己能效法古時候的車胤,秉『螢』夜讀的樂趣吧!

        小朋友!你可知道,對『黑夜的提燈者──螢火蟲』而言,牠們仍肩負著傳宗接代,繁延子孫的重責大任,同時牠們的生命也已漸入尾聲,即將結束呢!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,且聽我們細細道來。

←正在傳宗接代的螢火蟲

        我們相信很多小朋友對螢火蟲都充滿憧憬,也有許多詩情畫意的幻想;事實上,我們一直想向大家澄清一個觀念:

        螢火蟲成蟲羽化後的主要工作便是交尾,完成傳宗接代的目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些螢火蟲雌蟲的整個身體都可以隱隱約約看到許多卵,當牠們產下卵時,這些卵大小不一,像黃緣螢的卵約0.02cm而已,而大型的幼蟲陸生螢火蟲像臺灣山窗螢的卵則較大,約有 0.1c m。在立體解剖顯微鏡下,這些米黃色圓形的卵外表光滑,並沒有特殊花紋。雲南扁螢產過卵的雌蟲原本渾圓的身體,逐漸變扁,而後虛弱的蟲體才終於死去。

陸生螢火蟲和祂的卵
        既然可以讓螢火蟲的雌蟲產卵,我們可不可以想辦法讓這些卵加以孵化,達到人工繁殖的目的呢?
        實際上,可以辦得到;不過,首先我們必須了解螢火蟲雌蟲喜歡在哪些地方產卵,然後模擬牠們的環境才能使這些卵孵化。

螢火蟲之成蟲
「什麼時候是我們到野外找螢火蟲最好的季節?」
「我們到哪裡才能找到螢火蟲?」
        這兩個問題是很多小朋友一提到螢火蟲,心中急待獲得答案的疑惑,回答之前,首先必須向大家澄清一個觀念:
    通常各位小朋友心裡所想,口中所說會飛的螢火蟲,其實是指牠的『成蟲』。

一年中成群螢火蟲成蟲出現的時段可以分為三季:
第一季:每年四月中旬到六月中旬。
第二季:每年七月初到八月底。
第三季:每年十月底到十二月底。

        如能把握這三個季節,找到螢火蟲棲息地的話,有可能在野外看到成千上百隻成蟲的壯觀場面呢!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各位小朋友想看『小星星』滿天閃爍的情景嗎?那就必須利用星期假日的夜晚,請爸爸、媽媽帶你們多往郊區走走,不僅你的辛勞會有收穫,同時也可以喚起他們許多童年美好的回憶呢!

螢火蟲之幼蟲

        「一旦錯過第一、三季成蟲大發生期的機會,為什麼六到十月不容易看到螢火蟲呢?」

        各位小朋友請放心!事實上不盡然,第二季除了偶而能找到少數孤零零的黃緣螢成蟲、為數不少的小端黑螢和臺灣窗螢成蟲外,同時也可以利用這段空檔找尋螢火蟲的幼蟲,因為觀賞幼蟲沒有季節限制,隨時可以在草叢中、水溝裡發現牠們的蹤影。不過,當大家在野外找螢火蟲幼蟲時,必須提醒一下各位小朋友,要考慮『光害』這個重要因素,儘量選擇天色較黑的夜晚,避免在:
1.每個月農曆中旬左右,月亮皎潔光害明顯的日子。
2.下雨天,水滴反光不容易看到陸生螢火蟲幼蟲發光的夜。
3.附近有路燈照射的地區。
否則有可能害得大家白跑一趟,空手而回呢!

根據螢火蟲幼蟲棲息環境的不同,我們把螢火蟲歸納成三類:
1.水生螢火蟲。
2.半水生螢火蟲。
3.陸生螢火蟲。

        不過在欣賞之餘,再三叮嚀大家,關懷生命無價是我們應有的基本認識,這些螢火成蟲正進行一年一度『愛之舞』盛會,千萬別用手電筒照牠們,破壞詩情畫意的氣氛,也不要基於一時的興趣捉螢火蟲成蟲,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,留給更多人一起觀賞這種大自然美景不是更好嗎?

        螢火蟲發光最主要的目的是雌雄間溝通的訊號,當彼此都瞭解對方的種類與方位後,雄蟲便能靠近迎娶雌蟲,近榷交尾。這一連續的行為,會隨著發光頻率的變化,告訴對方不同的含意的情趣。

交尾中的大端黑螢,呈一字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生活玩家蔥媽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